适逢北京举行范昌乾画展,欣然为此盛事作序,以记1907年诞生于中国的范先生的遗作,自他1987年逝世后在故国作第一次回顾展。
范昌乾为新加坡最重要与最受人敬重的水墨画家之一。他在新加坡享有崇高地位有三个原因。
第一,范先生乃极少数可称得上是集“三绝”于一身的文人画家。在文人画的传统里,最优秀的画家须兼精诗、书、画三艺,得以抒情遣怀。文人画家在一幅作品里将诗、书、画融汇成一体,结合文字、诗意与图像来表达思想感情。这些画家重视真情流露更甚于刻意造作,主观表现更甚于客观描绘。对他们来说,绘画是通过笔墨交会互动抒发脱俗的情意。在这方面,范先生确是已达三绝大师的境界。在他许多画作里都题上原创诗文以配合画中图像,也因此明确地反映了画家的个性。比如说,我们可以感觉到他虽面对现代主义的挑战,犹毅然坚守水墨画传统的决心,他在一幅1973年的画上题款,表示虽感觉到不断有压力促他更新,他依然不认为传统有必要改变。范先生倾向淡泊简朴的生活,更重视个人操守的美德如正直、谦逊的价值观,在他一些画上所盖的闲章“不逐名利之客” 与“知美在拙” 可见一斑。
第二,范先生代表新加坡当前水墨画界与中国重要的海派绘画之间的一条纽带。19世纪晚期上海画家的作品深受大都会里富裕赞助人的欢迎。海派作品色彩丰富、书法苍劲、构图生动、题材如花鸟平易近人,还多以民间流行的神话、传说、历史及通俗小说中的故事为主题。其中佼佼者吴昌硕(1844-1927)常以金石篆刻笔意入画,笔墨粗犷刚健,带有碑刻朴拙古雅之风,深获文人、商贾藏家喜爱赏玩。吴昌硕之晚期高徒王个簃(1897-1988)即是范昌乾1920年代末就读于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时的恩师。当年由于中国内战连连而陷入混乱,范先生1940年代迁往泰国,接着1956年转至新加坡定居,全心献身于绘画、授徒,鞠躬尽瘁。从这一点来看,范先生可说是说是中国海派系谱衍生海外的延续。。
第三,范先生循循善诱的教导下,成功栽培了一批新生代独当一面的水墨画家,如林家雄、赖瑞龙、陈有炳、陈克湛、以及已故的林子影与蔡逸溪。在很多方面,范先生可称得上是个理想的导师,他坚持学生必须先打好绘画、诗词与书法的基础。由于他为人谦逊低调,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技巧之后,从不愿将自己的画风强加他们身上。他此教学法果然凑效,门下杰出高徒各自造就独特面貌,他们这种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体现了海派倡导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好些学生也追随范先生树立的风范收徒授艺,将优良传统承传下去,可让年轻一代的新加坡艺术爱好者受益不浅。
范先生宝贵的遗产,就通过本人的遗作与其门生的发扬光大,得以流传下去。
(张夏幃 译自英文)